天博综合网页版
  • 首页
  • 天博综合网页版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天博综合网页版 > 新闻动态 > 四野战史20 冬季攻势
    四野战史20 冬季攻势
    发布日期:2025-06-24 01:59    点击次数:136

    一、国民党军收缩兵力固守要点

    东北国民党军遭夏季、秋季攻势的打击后,被迫退守到长春、吉林 及四平至大石桥,沈阳、锦州、山海关铁路线两侧的狭小地区内,虽然 还占据着34座大、中、小城市,但都处于东北民主联军分割包围之中, 兵源、财源、粮源、煤源均陷入困境,士气低落,战力明显削弱。同时,国民党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鉴于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失守,平汉路北段 告急,遂将其增援东北的6个师调回华北,从而加剧了东北国民党军的 危 局 。

    陈诚为维持东北残局,保障北宁路锦沈段这个与关内唯一的陆上通 道,确保“辽西走廊”及沈阳的安全,采取集中兵力固守要点,相机打 通沈阳至长春、长春至吉林的铁路交通的方针,重新编组部队:以新6军 的第14师和暂59师为基础,编入第13军之第54师组成新编第3军;以 第52军之第195师为基础,编入第49军之第43师和配属第53军之暂 54师组成新编第5军;以新1军之新38师为基础,编入暂56师及由保 安第3支队改编的暂61师组成新编第7军;将地方团组成的暂62师编入新6军,暂63师编入第13军,承德保安队改编为暂1师,亦归第13军 指挥。至11月中旬,东北国民党军共13个军30个正规师、14个暂编师, 连同特种部队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达58万余人。经过整编,东北国民 党军数量有所增加,但因几个主力部队被拆散,新兵增多,实际战斗力 却下降了。

    陈诚的部署是:在吉林、长春、四平等战略要点各部署3个师至5个 师,进行独立防守。其中第60军军部及3个师据守吉林;新7军全部及新 1军军部和2个师据守长春;第71军3个师驻守四平、梨树、昌图。在辽 西、辽南等铁路沿线及其两侧要点,各配置1个师至2个师担任守备与互 相支援。其中,第49军2个师守备新立屯、彰武;新5军2个师守备新民, 1个师守备辽阳;第93军3个师守备阜新、义县、锦州;第60军之第184 师守备大虎山、沟帮子;秦葫港口司令部所属2个师守备锦西迄山海关一 线要点;第13军仍位于承德、平泉、丰宁、隆化;第207师守备抚顺、营 盘、本溪;第52军3个师守备营口、大石桥、鞍山。在沈阳至开原地区部 署10个师担任机动作战任务,即新3军3个师、新6军2个师、新1军1 个师于沈阳、铁岭,新6军1个师于法库,第53军3个师于开原。以上 部署形成要点与要点之间基本上都在一日行程之内,均有其他1个师以上 守城兵力或机动兵力互相支援,还可依托交通干线往来驰援,以图确保。 同时,陈诚加紧对其新编成的部队进行整训,补充兵员缺额,并加修各据 点的工事,以固守要点,待获得关内增援后再转入进攻。

    二、东北民主联军冬季攻势的作战方针、部署

    秋季攻势以后,东北民主联军已拥有9个纵队、27个师和10个独立 师、3个骑兵师、11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部队达到42万余人,加上 军区武装31万人,总兵力73万余人,已超过东北国民党军。在秋季攻势 以后,部队抓紧战斗间隙,进行了以《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国人民解 放军宣言》为中心内容的形势教育、“诉苦复仇”教育和政策教育;遵照《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进一步加强了纪律教育。在军事训练方面,结合总结秋季攻势作战经验,组织各级指 挥员学习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规定的作战原则,学习“一 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三猛战术”等战术 原则,组织基层干部与全体战士进行四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 演练,特别是爆破训练,以适应攻坚作战的需要。各部队还广泛开展了评 指挥、评技术、评勇敢、评伤亡的“战评”活动,使政治工作与战术、技 术相结合。经过军政训练,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战术技术水平普遍提 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深入人心,部队士气高涨。特别是各主力部队在“打一仗,提高一步”的 口号下,组织各级指挥员认真学习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研究在运动、 围歼、攻坚、阻击等方面的战术、技术,加上炮兵部队不断壮大和后勤供应、 医疗保障进一步改善,使东北民主联军进行运动战与攻坚战的能力又提高 了一步。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后方日趋巩固,物质基础日益雄厚。这些 都为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对东北战场的形势与变化作了深刻分析,认 为处于不利战略态势下的陈诚集团,惧怕被各个歼灭,采取集中兵力固 守要点的方针,将主力集结于沈阳周围及北宁路之锦沈段,利用严寒的 冬季休整部队,加固工事,重点防御,等待关内援军到达之后再转为攻势。 1947年12月4日,林彪致电高岗、萧劲光、陈云:“在敌人趋向集中兵 力守城的条件下,我军打小据点和打小运动战的机会日益减少,打大据 点和打大增援的趋势日益增加,如不能解决较大据点与较大增援,则东北、 华北战争就可能形成暂时相持情况,如能够解决大据点和大增援,则能 使战争提高到新的阶段,由反攻到进攻的阶段,并能引起全国形势的根 本变化,则我们能够夺取很多大城市与歼灭很大的敌人。”基于以上分析, 林彪、罗荣桓等决心趁东北国民党军创伤未复、喘息未宁、准备不足、 求援不得之际,利用江河结冰便于大部队行动的有利条件,集中兵力展 开冬季攻势,打敌大的据点和对付敌6个至8个师大的增援,扩大东北 战场的作战规模,使东北战局在1948年内全面改观。

    1947年11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领导人发出冬季攻势作战指示。 指出:“去年冬季,我军曾利用河流结冰失去障碍作用的期间,鼓起全军 的艰苦精神,我南、北满部队实行了配合作战,结果不仅巩固了南满的 根据地,而且大量歼灭了敌人,造成了今年夏季和秋季作战的胜利基础。 因此,今年冬季我们更必须利用河流失去障碍作用之时,实行更大的集 中兵力作战,除北满留个把纵队牵制敌人外,我军可集中七八个纵队作 战。对较大的目标,我们能集中四五个纵队攻城,还有力量打援,或集 中六七个纵队打运动战,而还有力量监视敌人。'

    冬季攻势预计争取歼灭国民党军7个至8个师。战役计划分两步进 行:第一步,出击北宁路,迫使沈阳、锦州国民党军出援,寻机歼灭援军。 拟以位于热辽前线的第8、第9纵队及独立师、骑兵师,由朝阳地区东进, 先控制锦承路,攻占沿线守备薄弱据点,尔后向北宁路锦沈段前进,破 袭铁路,控制要点,隔断沈阳与锦州的联系,并对该铁路线及其两侧据 点之国民党军进行分割包围;以位于南、东满地区的第3、第6纵队与北 满的第1、第2、第7纵队及炮司所属炮兵部队,采取奔袭手段,突然包 围攻击分散在沈阳以北及以西之外围据点,吸引沈阳国民党军主力出援 而歼灭之;以第4纵队首先奔袭本溪、辽阳间分散国民党军,尔后以一 部兵力监视辽阳,主力进至辽中地区,准备协同沈阳以西、以北地区的 部队作战;以第10纵队一部和独立师部队活动于铁岭、开原地区;位于 吉林、长春、四平附近之各独立师,加紧对当面据点之围困、袭击,以 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第二步,以主力一部转向辽南,夺取辽阳、鞍山、 营口诸城,扫清辽南国民党军,断其海上补给线。大部主力留置于沈阳 以南打援,使沈阳陷于完全孤立。

    12月11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毛泽东报告了东北冬季攻势 的作战意图和计划。电报说:我军拟利用锦州到沈阳一带河流皆已结冰, 便于大部队行动,投入最大兵力,在锦州沈阳间作战。为适应打大据点 和打大增援作战的需要,“我们拟明年四、五月,再扩大一百个新兵团”。 关于到冀东和平绥路作战,林、罗、刘认为:“目前如去大军,则补充供给困难,去不大的部队,则分散兵力,打小仗仍不易找,打大仗感兵力 不够。故暂时不去,拟在明年开冰后,再看形势动作。”12月23日,毛 泽东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复电指出:“结冰期内,你们集中全力在山 海关、辽河地区作战是完全正确的,你们明年建军计划也是正确的。”不 论冬季作战胜利大小,解冰后,可将冀热辽的两个纵队派至冀东,“配合 晋察冀全力在明年春夏两季,不但占领北宁路津榆段的大部,而且可能 在张家口、天津间打开一个至两个缺口,使东北、华北开始打通联系, 从东北输送炮弹、炸药至华中、中原和西北,此种任务极为重要'。

    为保证战役计划实现,东总一面指示部队以战备姿态进行战役的准 备工作;一面以一部主力和地方部队于长春、吉林、四平等战略据点外 围监视与打击小股出扰抢粮之国民党军,以此迷惑敌人,隐蔽自己的作 战意图。战役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详细侦察沈阳和北宁路方向的敌情、 地形、河流结冰等情况;进行战前动员,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艰苦奋斗 的光荣传统和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寒冷、不怕走路、不 怕扑空、不怕伤亡,准备打大的攻坚战,打大的运动战,争取更大的战 果;进行严寒条件下攻坚战术、技术演练;组织部队进行战胜严寒的思想 准备和物资准备,向指战员发放适应严寒气候的冬装,传授防寒防冻伤 的经验 。

    为解决深入新区作战补给线延长、后勤供应发生困难的问题,东总 除组织后方各方面的支援外,颁发了在新区征收粮、菜、柴、草、牲口、 车辆支援战争的政策指示。要求各师、团组织群众工作队,随主力进入 新区展开群众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的政策,配合地方 工作团领导新区人民开展反霸斗争、翻身运动,发动与组织新解放区人民, 以物力和人力直接支援前线部队作战。

    三 、战役第一 阶段北宁路与沈阳以西、以北地区作战

    1947年1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冒零下30摄氏度严寒,展开了冬 季攻势。第8、第9纵队向锦州、义县及以东地区东进,破袭铁路,分割包围孤立据点的国民党军。第9纵队东渡大凌河进占北镇后,与冀察 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继续向新民西北前进。第8纵队于16日完成对新立 屯第49军第26师的包围。其他各路主力部队向沈阳以西、以北地区奔 袭。15日,第2纵队自公主岭以北地区出发,在第10纵队第29师协同下, 包围法库守军新6军暂62师。第7纵队由郑家屯地区出发,向法库以南 地区疾进,准备协同第2纵队攻取法库。第1、第3、第6纵队分别由伊通、 西安及吉林以西地区出发,插入新民、法库、铁岭、沈阳之间,准备阻 击沈阳西援之国民党军。第10纵队主力自磐石地区向昌图、开原前进, 准备侧击沈阳西援之国民党军。第4纵队自本溪以南地区出发,首先奔 袭本溪、辽阳间分散守军,吸引沈阳国民党军注意力,然后进至辽中地区, 准备会同主力作战。

    东北民主联军突然包围法库、新立屯,陈诚急令新6军新22师由铁 岭西出,图解法库之围。东总为求得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援军,遂令第 29师加紧包围法库,不使守军逃窜,并吸引援军新22师前进;同时令第 2纵队及第7纵队主力迅速转向法库东南,从侧翼进攻;第3纵队迂回至 铁岭附近,切断新22师退路,隔断其与新3军第14师的联系。12月16日, 新22师进至铁岭、法库间的镇西堡、娘娘庙一线,向法库以东调兵山一 带第2纵队阵地进攻。第2纵队当即组织反击,并以第5师向新22师侧 后迂回。新22师发觉东北民主联军的打援企图,乘后路未被切断之际, 迅速回撤铁岭。17日,第2纵队第5师在娘娘庙歼新22师后卫一部。18日, 第4师第10团在沙后所抓住新22师第65团,由于未查清敌情,判断失当, 仓促投入战斗,虽然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并歼其800余人,但自己却伤 亡900余人。与此同时,第7纵队于法库以南大孤家子、石佛寺先后歼 新3军之暂59师第2团1640余人。

    东北民主联军的这一系列战斗行动,将国民党军注意力吸引于沈阳 以西、以北地区。陈诚于20日急调长春新1军第50师、暂53师,四平 第71军第87、第91师,开原第53军第130师、暂30师(欠1个团) 南下铁岭、沈阳,令第52军第2师由辽南北上沈阳,企图解除东北民主联军对沈阳之威胁。国民党军的频繁调动,给东北民主联军在运动中寻 找战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攻克彰武 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林彪、罗荣桓断然改变围攻法库的 计划,决心声东击西,出敌不意,先打彰武,以调动分散国民党军,创 造在运动中歼敌战机。具体部署是:第2、第7纵队及东总直属炮兵主力 归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统一指挥,攻取彰武;第1纵队主力、第10纵队 之第29师进至石佛寺以西、以北地区,第3纵队、第6纵队主力进至法 库以南,阻击沈阳地区出援之国民党军;第1纵队第3师继续佯攻法库; 第10纵队第30师于昌图地区监视四平守军,第28师破坏铁岭以南铁路; 第4纵队主力向沈阳城郊逼进佯攻;辽宁军区李红光支队在开原南佯攻 中固车站,并日夜破路,辽东军区部队在南满积极活动,钳制沈阳守军; 第8纵队除留第24师继续包围新立屯外,主力与第9纵队仍在锦沈铁路 以北,准备阻击国民党军增援。

    彰武位于郑家屯、大虎山间铁路线上,是沈阳西北一个突出据点。 国民党军第49军第79师3个团约万余人据守,利用城周围起伏的丘陵 地形,构筑多处外围据点,并依托城墙外壕及城内坚固建筑物,构成纵 深多层防御阵地。12月2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2、第7纵队包围彰武, 23日至27日,肃清外围据点,逼近城垣。28日7时30分发起总攻。第 5师由城东南突击,第21师由城西北突击,集中66门野榴炮向城东南轰击。 由于组织严密,步炮协同密切和动作勇猛,第5师第14团仅用5分钟就 突破城垣,第21师迅速相继突入,进入纵深战斗,穿插迂回,分割围歼。 守军第79师师部率残部在城中心和平街集团地堡内顽抗。第2纵队第6 师第17团由南门突破后,直扑守军师部,会同第5、第21师从三面进行 猛烈攻击,终将该师师部歼灭。至12时许,第2、第7纵队经5个小时 战斗,全歼第79师近万人,取得了冬季攻势的第一个胜利。

    在彰武战斗同时,第4纵队一部一度袭入沈阳市区皇姑屯,第9纵 队攻占新民、大虎山间之白旗堡,歼暂55师一部;29日,第6纵队在沈 阳西北万金台地区,歼第207师第2旅1个团。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军在东北民主联军各部的钳制下,未敢出动增援。

    公主屯地区围歼战 彰武战斗期间,毛泽东于12月23日24时电示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现时到解冰尚有三个多月,在此期内,如果我 军只在许多战斗之间进行若干短时间的休息补充而不进行大休整,待解 冰以后再进行大休整,则估计可能利用冰期歼灭大量敌人,可能将沈阳、 铁岭、抚顺、本溪、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等几个大据点之间的中小据点、 广大乡村及锦州以西、以北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归于我手。只要办到这一点, 尔后就只剩下打大据点的问题了。”遵照毛泽东这一指示,东总决定在彰 武战斗后实施连续作战,诱歼沈阳出援之国民党军。令第2、第7纵队暂 留彰武地区休整,利用国民党军在彰武修建的工事,研究攻坚战术;第3、第6、第10纵队集结于沈阳西北辽河北岸蛇山子及其东西地区隐蔽待机; 第4纵队主力南转辽中以东、沈阳西南地区,以1个师在辽阳至沈阳间 破路;第8纵队袭占黑山;第9纵队攻取大虎山,转占台安;第1纵队进 至辽中,准备在黑山、大虎山地区作战;其他各部展开袭歼分散孤立之 国民党军据点。

    12月29日,东北民主联军新的作战行动开始。第8纵队主力自新立 屯南下,于30日占领黑山城;第9纵队从彰武以南地区出发,于31日占 领北宁路重镇大虎山及其附近地区,旋又进占台安;第1纵队进至辽中 地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截歼自北票东逃之第93军暂20师1个团。

    东北民主联军在沈阳以西、以北的行动,造成国民党军的错觉,陈 诚以为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已经分散,遂于1948年1月1日,调集新3、 新6、新5军,第71军和新1军等5个军、15个师的兵力,在铁岭、沈 阳至新民一线近100公里的正面上,沿辽河两岸呈扇形向沈阳西北出击。 企图击破东北民主联军对沈阳的威胁,并解除法库、新立屯之围。其部 署是:以新3军和新6军主力为右路,从沈阳、铁岭一线向西推进;以 新5军军部率第43、第195师为左路,由新民沿新彰公路(新民一彰武) 向北推进;以第71军、新1军主力为中路,自石佛寺地区出发与左右两 路并肩向彰武、法库推进。

    东总决定阻击钳制较强的右、中两路,集中兵力歼击孤立突出、战 斗力较弱的左路新5军。具体部署是:第6纵队在新5军前进路上节节阻 击,诱新5军深入公主屯地区;第2、第7纵队由彰武地区兼程南下,指 向公主屯以北、以西地区,集结待命;第3纵队从辽河北岸向公主屯以 南迂回,插入新5军右翼,切断其向新民退路。以上4个纵队担任歼灭 新5军任务。第10纵队进至旧门、石佛寺以南地区;第1纵队并指挥独 立第2师进至沈阳以西兴隆店地区;第4纵队自辽中以东地区北返,进至 沈阳西北之老边地区。以上3个纵队担任切断右、中两路之国民党军与 新5军的联系,并坚决阻击其增援。此外,第8、第9纵队自辽中以西地 区北进新民以西待命参战;骑兵师进至巨流河地区钳制国民党军。

    1月3日,第2、第3、第6、第7纵队及炮兵第1、第2、第4团, 对新5军展开攻击,5日拂晓,将其合围于公主屯地区。新5军即依托村 落构筑工事,固守待援。

    5日下午,第3纵队由公主屯以东和以南,第7纵队由公主屯以西和 西南,第2、第6纵队由公主屯西北和以北,对新5军进行突击。激战一夜, 将该军压缩于公主屯、王道屯、文家台、黄家山狭小地区内。6日晨,继 续发动猛攻,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各纵队猛打猛冲,粉碎新5军的多 次反冲击。战至6日夜,第2、第7纵队歼第195师大部,第3、第6纵 队歼第43师一部。新5军军部率残部退守前文家台。7日晨,第2、第3、 第6、第7纵队在炮兵支援下发起总攻,战至11时,全歼新5军军部和 第195、第43师共2万余人,生俘新5军中将军长陈林达和第195、第 43师师长,缴获重炮2门,野炮4门,山炮7门,步炮8门,化学迫击 炮55门,迫击炮34门,60毫米炮142门,重机枪121挺,轻机枪677挺, 冲锋枪952支,步枪5160支,骡马1409匹,运输车137辆。

    新5军被围时,右、中两路国民党军从5日开始,在飞机、坦克掩 护下向西增援,但被第1、第4、第10纵队阻于公主屯以东10余公里 之辽河两岸。在阻击战中,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爬冰卧雪,忍受饥寒, 英勇顽强地抗击在飞机、坦克、大炮支援下国民党军的连续攻击,歼其4000余人,少数阵地虽曾多次易手,但终将国民党援军阻于预定地带, 保证了公主屯围歼战的胜利。新5军被歼后,右、中两路国民党军仓皇 退回沈阳、铁岭。

    公主屯战斗期间,战场气候严寒,气温最低达零下40摄氏度,夜晚 在野外作战,手伸出一分钟即被冻得麻木,手摸机枪柄,会粘掉皮,即 使穿大衣、棉鞋,在雪地趴卧十数分钟,也会冻得爬不起来。部队在冰 雪工事中隐蔽和在雪深及膝的野外行动,冻伤万余人。战斗结束后,鉴 于国民党军退守沈阳等几处城市,蜷缩不敢出战,暂无战机可寻,东总 乃决定部队就地短期休整,治疗冻伤,恢复体力,补充兵员,调整组织 和修理装备。1948年1月8日,中共中央致电林彪、罗荣桓:“祝庆你们 歼一九五师、四十三师及新五军军部的巨大胜利。”

    新立屯战斗 严寒的“三九”天过后,东北人民解放军决心进一步 扩大战果,从1月24日开始,命令第1、第8纵队(各欠1个师)及冀 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炮兵一部西进,攻歼新立屯之第49军第26师; 令第9纵队,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第2、第4、第6纵队和骑兵师 西移新民地区准备打援。据守新立屯之第49军第26师已被第8纵队第 24师围困月余,外援不继,粮秣断绝,冻伤甚众,士气低落。在东北人 民解放军扫除外围据点准备攻城之际,该师于26日拂晓前,以小部向城 东南佯作反击,主力分三路乘夜暗向阜新方向突围。除约300余人逃脱外, 其余9000余人被第1、第8纵队追歼于新立屯西南地区。在新立屯附近 策应攻城的第9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乘胜南取沟帮子。第9 纵队第27师跟踪尾追第60军第184师一部,于28日在沟帮子西南石山 站歼其600余人;第26师于31日袭歼大凌河守桥国民党军6个连;第25 师远距离奔袭收复盘山。

    至此,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沈阳以西、以北地区取得三战皆捷的胜利, 共歼灭国民党军5.8万余人,冬季攻势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四、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1947年11月23日,林彪、罗荣桓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取消东 北民主联军名称,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电文称:“李济深所组织的军队 亦称民主联军,为了使我党所领导的武装的名义,不与别党武装的名义 混淆,和使我党所领导的武装有统一的名义,我们建议将东北民主联军 的名称取消,而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11月2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 委致电东北局,林彪、罗荣桓并告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各中央局、各 军区、各野战军首长:中央和军委赞同林、罗这一提议,“望即由东北民 主联军经新华社发表通电,声明该军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 族解放与国家独立人民民主而奋斗的东北人民军队,兹为与全国人民解 放军的称号取得一致,特向全国人民及各地解放军宣布,自某月某日起 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改称司令员'。12月27日, 林彪、罗荣桓报告中共中央:“我们拟利用元旦日,宣布东北民主联军改 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目前军区与野战军的组织只作准备,暂不分开成立, 待东北局势有进一步发展时再成立。”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原东北民主 联军各总部分别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领导人不变。

    1月6日,中共中央致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及东北野战军 全体指战员:“庆祝你们在一九四七年消灭敌军二十八万余人的伟大胜利。 尚望继续努力,为完全解放东北而奋斗。”1月8日,毛泽东电示林彪、 罗荣桓:“东北与华北敌人愈打愈少,几个月后形势将起变化。请考虑某 些铁路不破坏或只作战术性破坏,而不彻底破坏。”林、罗于1月11日 报告毛泽东:“关于破路问题,完全同意八日电规定。除沈阳到锦州,仍 继续破坏外,其他铁路均不破。并将已破者,正在修复中。”

    五、战役第二阶段转战辽南、沈北,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国民党军连遭东北人民解放军打击,损兵折将,丢城失地,陷入更 大的困境。蒋介石于1月10日飞抵沈阳,召开军事会议,企图稳定军心, 商讨对策。蒋介石决定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并在锦州成立冀热 辽边区指挥所,由山东战场抽调整编第54师(到东北后改称第54军) 至锦西地区,以保护与加强东北、华北两战区的联系。将陈诚调离东北, 于1月17日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匪”总司令兼东北行辕副主任,以郑 洞国为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从山东调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东北 “剿匪”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指挥所主任。2月5日,陈诚返南京,卫 立煌兼任东北行辕主任。蒋介石飞返南京后,又分致东北各军、师长手书, “望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九死一生之志冲出一条血路”。

    卫立煌到任后,加紧整肃军政,严令吉林、长春、四平守军据城死守, 敦促沈阳外围之抚顺、本溪、铁岭、新民、辽阳等守军加强防务;在其统 治区施行“军政统一”,其省、县长改派军人充任,每个县组织1个保安 团,由县长兼团长,强抓壮丁补充军队;同时又准备在不得已时放弃吉林、 长春,收缩兵力,确保沈阳。

    针对卫立煌的部署,东北野战军决心继续贯彻冬季攻势作战方针, 开始第二阶段作战。除以一部包围法库、阜新外,主力进军辽南,夺取辽阳、 鞍山、营口,并准备在沈阳以南地区打援。以第4纵队、第6纵队主力、 辽南独立第1师、第2师两个团和军区直属炮兵部队主力,由第4纵队 领导人指挥夺取辽阳;以第1纵队主力,第2、第7纵队和第6纵队第16 师进至沈阳以南地区,担任打援任务;以第9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 1师,骑兵师在盘山、大虎山及锦州以北,准备阻击锦州北援之国民党军; 以第3纵队、第10纵队(欠1个师)及第1纵队第3师在沈阳以西,牵 制沈阳之国民党军;以第10纵队1个师监视法库守军。

    辽阳战斗 辽阳守军为新5军暂54师全部及“剿总”直辖部队,铁 路警察,第52军留守人员及输送团,新5、新6军留守人员各一部,总计兵力约1.1万人,统归暂54师师长指挥。守军在辽阳外围及市区构筑 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除加修老城外,又新筑高墙,挖深沟,加设铁丝网、 鹿寨和地雷等障碍物。城垣与城内各街口均构筑有钢筋混凝土地堡,壁 垒森严。1月3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第6纵队按预定计划,完成 对辽阳的包围,并作出如下攻城部署:以第11师等7个团,附5个炮兵 营又3个连,从城南小南门实施攻击;以第17、第18师及炮兵第1团、 第16师山炮营从城西南攻击。2月1日至4日,各部队相继扫清外围据点, 逼近城垣。6日7时开始总攻。攻城部队在炮兵密切协同下,迅速突破城垣, 进入纵深战斗,大胆穿插,分割包围守军,并对地堡、建筑物群实施小 分队连续爆破突击。经过激烈巷战,于15时30分胜利结束战斗,全歼 暂54师及第52军输送团等1.07万余人,解放辽阳。

    2月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庆祝你们攻克辽阳。” “你们现在打辽、鞍、本、营区域之敌很有必要。这个战役完成后,你们 就可解放辽南。”

    鞍山战斗 辽阳战斗期间,卫立煌虽在沈阳地区握有20万兵力,但 惧怕出援遭歼,踌躇徘徊,未敢轻动。东北人民解放军决定除留南满独 立第2师担任辽阳卫戍任务之外,第4纵队、第6纵队主力及配属的炮 兵继续南进,与辽南独立第1师一起夺取鞍山。2月12日完成对鞍山的 包围。鞍山守军为第52军第25师及保安团队等部约1.31万人。鞍山 地形较为复杂,日伪时期就曾构筑许多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国民党 军占领后,又在市郊的制高点、制钢所和市中心广场等地,加筑了大量 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并沿市区周围筑起围墙、壕沟,加设铁丝网等 障碍物,在市内神社山和对炉山地区构筑了能控制全市的核心阵地,在 制高点铁架山主峰上构成主要支撑点,形成一个比较坚固、完整的城市 防御体系。第4、第6纵队等部经5天外围战斗,至18日,占领外围据 点,进抵鞍山城下。19日8时发起总攻。东西两路攻击部队在炮火支援 下,迅速突破城垣。西路第6纵队主力进入纵深后,将铁路以西守军分 割成数块,随即向市区猛烈进击;东路第4纵队插入市中心,占领神社山、制钢所等要点;独立第1师攻占鞍山车站。各攻城部队由火力组、爆破组、 突击组、支援组等组成的攻坚小分队,在纵深战斗中发挥独立作战能力, 逐一攻占守军的火力点、集团地堡和核心工事。至20日凌晨结束战斗, 全歼守军,解放鞍山。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围攻鞍山时,卫立煌以第52军第2师、新3军第 14师、新6军新22师和暂55师共4个师分别向浑河以西和沈阳以南出援, 但因害怕解放军的围城打援而行动迟缓,未起作用。

    解放营口 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鞍山后,继续南下,再战营口。第 4纵队和辽南独立第1师,不顾连续作战疲劳,轻装奔袭,进逼营口。2 月25日,营口守军第52军暂58师师长王家善,经中共地下党的长期工 作和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声威震慑及政治争取下,率部8000余人起义,并 逮捕第52军中将副军长郑明新、交警第3总队少将总队长李安等反动头 目,协助解放军歼灭交警总队等部3000余人,营口宣告解放。至此,东 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南连拔三城,扫清了中长路南段国民党军各据点,控 制了海港营口。

    解放法库、开原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南地区作战期间,长期被围 困的法库守军新6军暂62师待援无望,于2月17日向开原方向突围, 第3、第10纵队和独立第4、第5师立即展开追击、堵截,于19日在法 库、开原间歼其7200余人。尔后,第3、第10纵队乘胜进攻开原;李红 光支队攻击开原以南中固车站,保障攻取开原作战。第1、第2、第6、 第7、第8纵队从沈阳以南地区西移,渡过辽河进至新民地区,包围巨流河、 高台山,吸引沈阳国民党军西顾,以配合攻取开原。东北人民解放军这 一行动使卫立煌十分恐慌,生恐沈阳、锦州之间的唯一据点新民再被解 放军夺取,即调集新6军之新22师、新3军第14师和暂59师由沈阳向 西增援。2月25日,该部于巨流河以东15公里处的兴隆店与独立第2师 打响。27日黄昏,第3、第10纵队向开原发起总攻击, 一举歼灭守军第 53军暂30师第1团及法库漏网之暂62师残部等3400人。向巨流河增援 之国民党军得知开原又失,慌忙撤回铁岭。至此,东北人民解放军又拔掉沈阳以北地区法库、开原两个据点。

    攻克四平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连续打击下,东北国民党军顾此失彼, 处于更加慌乱、被动的局面。东北人民解放军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便 于作战的时机,充分发展胜利,彻底切断长春与沈阳国民党军之间的交 通联系,进一步孤立长春、吉林,决定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2月27日23时,东北野战军发出准备攻击四平的命令,要求各部队 于28日开始行动,具体部署是:以第1、第3、第7纵队和独立第2师共 10个师及军区炮兵主力8个炮兵营(山、野、榴弹炮163门,高射炮30 门)组成攻城集团,由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统一指挥 攻打四平。其中,第1纵队及独立第2师由沈阳以北之石佛寺出发,经 昌图进至四平西南;第3纵队由开原经昌图进至四平东北;第7纵队由金 家屯、大洼地区向四平西北前进,包围四平。令独立第5师迅速进到四 平以北,防止四平国民党军向长春突围,并派出一部分兵力袭击四平机场, 断其空援。参加辽南作战的炮兵随第1纵队向四平前进,并令驻郑家屯 的榴弹炮团及两个高射炮连赴四平参战。同时,以第2、第6、第8、第 10纵队和独立第4师、李红光支队等组成阻援集团。其中,第2纵队进 至铁路线上昌图、泉头车站一带;第6纵队进至铁路以东威远堡门、莲 花街一线;第8纵队进至铁路以西通江口一带;第10纵队进至开原地区; 独立第4师进至开原庆云堡地区,准备阻击由沈阳北援之国民党军。令 第9纵队活动于锦州、新民间铁路线上,第4纵队向本溪前进,钳制国 民党军。令独立第6、第7、第8、第9师,进逼吉林、长春,监视并钳 制两城国民党军;独立第10师进至长春以南,准备阻击长春守军南援。

    3月3日,东北野战军就攻城与打援问题,致电第2、第6、第8、 第10纵队指出:“为求得歼灭大量援敌,我军决选定长岭子、兴隆岭为 基本抵抗线,盼你们在这一线迅速布防,准备敌进攻此线时我大举出击。 届时我攻四平部队除留一师以下兵力外,其余全部南下打增援。在我尚 未总攻四平时,如发现敌增援时即照此方针实行。”“如敌在我总攻发起 后才向四平增援,则我军应在开原到长岭子之线极力争取时间,最后以长岭子、兴隆岭为抵抗线歼灭援敌。”

    四平是国民党军强固设防的城市,经过几年苦心修造,建立了以集 团地堡、核心工事为主干,交通沟、盖沟互相贯通,有点有面的防御体系。 东北国民党军曾认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冬季攻势作战中不会轻易进攻 像四平这样有坚固设防的据点,所以,当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兵力于沈 阳周围作战时,将其原守备四平之第71军军部及第87、第91师调到新 民地区担任守备,四平守军只剩第88师全部及第71军、新1军留守人 员及骑兵团、保安团、地方武装等共1.9万余人。

    2月28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各路攻城部队开始向预定集结位置开 进,并于3月2日完成了对四平的包围。4日至8日,攻城部队基本肃清 四平外围守军的据点。第7、第3纵队分别攻占城北三道林子与红咀子、 179.1高地,占领瞰制全城的制高点,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四平外围作战中,攻城部队查明守军指挥核心第88师师部从铁路 西转盘街转移到路东万字会,主要兵力也收缩到路东区,企图凭借其“重 点防御”体系,最后坚守铁东区。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定首先夺取兵力 单薄的路西区,尔后集中兵力会攻路东区,并把主要突击方向选在城北 与东南两个方向,将战斗力较强的第1纵队调至城北与第7纵队互换阵 地。调整部署后各部任务区分为:第1纵队配属炮兵第1团及炮兵第2、 第3团各2个连,炮兵第4团1个连,共有火炮56门,担负北面突破任 务,其中以第1、第2师为突击第1梯队,由市区正北三道林子沿铁路两 侧并肩向南攻击,并以独立第2师在城西北角由西向东沿中央大街助攻; 第3纵队配属炮兵第4团第1营和第2营2个连,火炮14门,其中以第7、 第9师由城东南角并肩击破东大门,第8师于第7、第9师右翼城东北角, 担任助攻任务;第7纵队由城西向东突击,歼灭中央大街以南、铁路以西 守军。攻城部队从5个方向同时进行突破,意在使守军腹背受击难以抵挡, 进入纵深战斗时,利于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3月12日晨,攻城部队对四平发起总攻。6时30分,炮兵开始射击, 打在前沿阵地、突破口的炮弹1分钟内达500发。第1纵队第2、第1师,独立第2师于8时30分先后突破守军防御阵地,进入纵深;第7纵队于 9时突入市内,先后攻克满洲银行、辽北银行,与第1纵队会师于中央大街; 第3纵队同时从市区东南部突破,进入纵深战斗。至14时,铁路以西之 守军大部被歼,一部逃到路东区。第1、第7纵队挥戈向东,投入铁路以 东围歼战斗。先突入铁路以东之第3、第1纵队实施大胆迂回穿插,对 路东守军形成有力夹击。第3纵队分割围歼女子中学、天主教堂、玉皇 庙等处之守军;第1纵队攻克油化工厂、发电所、康德火磨厂、面粉厂 等集团地堡、核心工事。在两路主攻部队共同战斗下,至12日夜,将第 88师师部等压缩于晓东中学、万字会两个据点。13日拂晓,第1、第3 纵队主力与炮兵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发起猛攻,战斗到7时,全歼守军残部。

    四平攻坚战,由于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火力,准备充分,步炮密切 协同,仅用23个小时即达成任务,全歼第88师1个整师另1个骑兵团、 3个保安团等共1.9万余人,其中生俘1.56万人,毙伤3780人。缴获各 种炮197门,轻重机枪461挺,步枪8935支,汽车85辆,骡马1651匹。 面对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打援集团,沈阳、长春之国民党军未敢大举 出援,仅以长春之新38师、铁岭之第130师、沈阳附近之新30师,于 13日向四平方向作试探性出动,当得悉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克四平,均慌 忙回撤。

    解放吉林 在四平战斗期间,据守吉林的国民党军第60军畏惧被歼, 于3月9日弃城向长春逃窜。吉、长地区之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6、第7、 第8、第9等4个师,星夜展开追击与截击,沿途歼灭3000余人,第60 军余部于11日逃入长春,吉林宣告解放。

    冬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至此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师,争 取1个师起义,共9.8万余人。

    四平攻坚战后,东北冰雪开始融化,河流解冻,道路翻浆,不利于 大兵团继续作战。东北野战军于3月15日结束冬季攻势,部队转入休整。

    在夏季、秋季、冬季三大攻势作战中,特别在冬季攻势作战中,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内蒙古军区所辖骑兵第1、第2、第4、第11、第16师 和卓盟纵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活动于农安、怀德、康平、彰 武、黑山各地,击退增援四平之国民党军骑兵,清剿土匪,破袭北宁路, 与国民党军作战共630次,毙伤俘1.9万人,缴获各种火炮,轻重机枪、 长短枪共8650余件。战斗中发扬了蒙古族骑兵骁勇、灵活,擅长出奇制胜、 穷追猛打的传统作风,出色地完成各项战斗任务。

    在冬季攻势作战中,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党政机关和东北广大人 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野战军与地方军密切配合,蹈冰履雪,英勇顽强 地连续作战3个月,歼国民党军1个军部、8个整师,争取1个整师起义, 共计15.6万人。其中生俘新5军军长陈林达等将级军官18人、校级军 官232人,尉级以下官兵10.5万多人。缴获各种火炮1200余门,轻重机枪、 步枪6.9万余支(挺),子弹2000余万发,汽车300余辆。攻占城市17座。 切断北宁、中长铁路,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和承德 等几处互不联系的孤立地区,为尔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了基础。这一胜利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评西北大 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指出:“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 中,冒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随着冬季攻势步步胜利,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和军区部队都进 一步发展壮大。虽然在冬季攻势中伤亡、失踪共4.39万人,冻伤1.13万人, 但总兵力仍有较大增长。至冬季攻势结束,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 展到98万余人。此外,各军区还组成86个独立团,为主力部队准备了 雄厚的后备力量。

    冬季攻势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大兵团在严寒条件下,沿中长路和 北宁路进行的一次以城市攻坚为主要特点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东北人民 解放军依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连战皆捷,战果辉煌,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的作战经验。在城市攻坚作战方面,一是在对分散、 孤立和守备薄弱之国民党军据点实施攻击时,灵活运用围城打援的作战 手段,有时以打援为主,有时以攻城为主,有时攻城与打援兼而有之, 何取何舍,全以能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基本依据。二是周密组织城 市攻坚作战,充分做好攻击前的准备,对敌情和地形侦察、突击点选择、 兵力部署、火力配备、肃清主要外围据点等项工作,务求组织严密,协 同一致。在攻城部署上, 一般采用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利用突破后的 有利态势向心发展,分割围歼守军。例如,在辽阳战斗中,为突破高力 门要点,集中了7个团的兵力和63门火炮;在鞍山战斗中,为了突破控 制全市的神社山核心阵地,集中了8个团的兵力和76门火炮;在四平攻 坚战中,重点突破后,分5路同时向心突击,仅以23个小时即全歼近2 万人据守的战略要点。三是针对城市巷战以中、小战斗为主的特点,发 挥小分队灵活机动的优点,实行“以一个营打一条街”,每次战斗一般使 用1个连的兵力,临时编组成火力组(包括师、团配属的炮兵以及坦克)、 爆破组、突击组、支援组或架梯组等几个组,形成在统一指挥下火力、 爆破与突击运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合理组织。这就避免了过去在纵深 战斗中出现过的发扬火力与实行爆破、部队突击配合不当,不善于区分 攻击目标,受街道建筑物限制队形拥挤混乱等问题,在战术上解决了纵 深战斗中突击队的兵力编组与指挥的问题。后来在1948年4月,林彪将 这个经验概括为“四组一队”战术原则。

    小结

    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是东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战 略进攻中进行的三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这三大攻势作战,在关内 各兄弟战场的策应下,特别是晋察冀战场的直接配合下,共歼灭国民党 军30余万人,解放战略要地四平、吉林及其他城市70余座,解放人口 1700余万和土地40余万平方公里。在东北国民党军连续受到沉重打击的形势下,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由“南攻北守,先南后北”被迫改为“全面防御”, 进而再改为“机动防御”,直至龟缩在沈阳、长春、锦州几个互不相连的 孤立据点,这就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下一步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解放东北全 境创造了条件。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越战越强,部 队迅速成长壮大,战斗力显著提高。从夏季攻势到冬季攻势,部队的作 战能力由打中小规模的运动战发展到能够打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对中、 小城市的攻坚战。特别在冬季攻势中,首战彰武,再战公主屯,进而攻 克法库、开原,夺取辽阳、鞍山,解放营口,占领吉林,攻克四平,连 战皆捷,表明东北人民解放军不仅能得心应手地打运动战,而且具备了 打较大的攻坚战的能力,积累了攻坚战、运动战的经验。在三大攻势作 战中,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在武器装备仍处于劣势的情况 下,在远距离奔袭、大兵团行动给养和住宿困难,以及气候严寒的条件下, 部队一次连续作战二三个月,始终士气旺盛,斗志高昂,体现了人民军 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优良的战斗作风。后勤保障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在“一切为了军事胜利”的口号下,将好人、好马、 好车辆、好装备送给主力部队,组织数以万计的民工、担架、车辆、马匹, 组成浩浩荡荡的战勤大军跟随部队前进,军民一体,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通过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使部队获得了许多新的作战经验,主 要 是 :

    一 、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新特点,逐步扩大战役规模,力求打较 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攻坚战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作战初期,主要是打小、中规模的运动战,以分散、 孤立、守备薄弱的国民党军为主要歼击目标,适时集中部分主力,以歼 灭国民党军1个团、1个师为目标。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军被迫 转入战略防御,并采取集中兵力固守要点的方针,随着东北人民解放军 不断发展壮大,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作战指导上及时作了相应转变,逐步扩大战役规模,力求调动对方,打较大规模的运动战。如秋季攻势中的 吉林、长春地区作战,冬季攻势中的公主屯作战等,就体现了作战指导 上的转变。在计划攻取中等以上城市或坚固设防据点时,同时组织打援, 例如秋季攻势中出击中长路作战,冬季攻势中的攻克四平作战等,都体 现了一面攻城,一面打援的作战部署。在战役进程中不论是以攻城为主 还是以打援为主,均以能否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二 、从战场实际出发,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 作战原则

    在夏、秋、冬三大攻势作战中,东北人民解放军运用“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作战原则的做法是:在战役部署上,力戒平均使用兵力, 每战必集中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的兵力,以求速决和全歼; 先打敌诸路援军中较弱的一路或诸据点中较弱的一点,务期必克,尔后 转用兵力,形成下一个战斗中的优势;在有利条件下,敢于下决心集中更 大的兵力、火力攻歼强敌;为保证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在次要 方向则以小部主力或地方武装担任钳制任务;正确选定主攻方向,并处 理好主攻方向与次要方向、主攻任务与钳制任务的关系。在战术上,无 论运动战还是攻坚战,都同样十分注意集中兵力、火力于主攻方向或主 要突击点。三大攻势作战的实践证明,在战役组织指挥和战术原则运用 上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原则,是各次战役、战斗胜利的重 要保障 。

    三、重视组织步兵、炮兵协同作战

    从秋季攻势起,强攻性质战斗增多,野战炮兵逐步壮大。在这种形 势下,一方面要求步兵部队加强本级火器的组织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防止下级指挥员和战士产生单纯依赖炮兵的思想;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和 司令部更重视充分发挥炮兵的威力。在战前组织步兵、炮兵指挥员共同 勘察地形,组成步炮联合指挥所,制定协同作战方案,组织好通信联络;战斗发起后及时互通情况,炮兵不仅在步兵扫清外围与突破前沿时以大 量炮火支援,在纵深战斗中也大胆地发挥炮兵近战的威力,投入街道巷战, 以直接瞄准与抵近射击,摧毁对方纵深的建筑物与火力点组成的集团工 事,直接支援步兵作战。同时,在攻城作战时充分发挥炸药爆破的威力, 使炮兵、爆破紧密结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天博综合网页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